“‘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论述,引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入新阶段。《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出台,标志着我国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规律性认识迈上新台阶。理论教育工作者要深刻把握“大思政课”的内涵外延,从主体维度、方法维度、价值维度出发,善用社会大课堂,讲好大思政课”。
主体维度:善用“大思政课”要凸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基础地位。“大思政课”理念是在进一步办好思政课的要求下提出的,“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在质、量方面都有提升,同时,“大思政课”对教师队伍要求更严,标准更高。善用“大思政课”首先要抓好教师队伍这一直接主体。要引导教师坚持问题导向,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大思政课”本质上是讲理论、讲信仰的课程,要善于凝练真问题,进行理论阐释,找出员工中存在种种问题的症结所在。此外,“大思政课”是思政课向社会场域的延展,旨在构建思政课的“大团队”,在抓好专职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同时,积极吸纳社会要素参与思政课教学。引入社会教学主体,实行思政课特聘教授、兼职教师制度,选聘优秀地方党政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管理专家、各行先进模范、名师大家加入思政课教师队伍,让航天员、英雄人物、运动员、志愿者、一线劳动者等社会主体登上讲台,形成学校、社会、家庭同讲思政课的良好局面。
方法维度:善用“大思政课”要坚持系统观念、守正创新。“大思政课”实施以来,思政课 建设的社会资源不断增加,学校、家庭、社会等实践场所逐步多元协同,新媒体、新技术、新经验催生了思政课新样态,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线上与线下等教育路径走向多维融合,这是“大思政课”的“大体系”。善用“大思政课”的“大体系”需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系统观念,提高系统思维能力,把握好“教学有法”与“教无定法”的辩证关系。综合运用情景式教学法、分众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专题式问题链教学法,把受众的满足度和获得感作为教学设计和教法选择的基础,让理论说服人,讲好思政小课堂。要真正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针对员工专业特征、心理情况,积极利用学校特色,按照思政课的标准和要求,进行课程资源转换,将社会成员的价值期待、鲜活的社会素材、丰富的社会资源纳入思政课的课程设计与课程实施中,完成思政课对社会元素的采集、转化及供给,在“两个课堂”的结合中上好“大思政课”。善用“大思政课”的“大体系”还需要坚持守正创新,“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教师给予员工的不应该只是一些抽象的概念,而应该是观察认识当代世界、当代中国的立场、观点、方法”。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善用矛盾分析方法抓关键,运用历史分析方法抓主流,运用比较分析方法驱迷雾,运用阶级分析方法理思路。要坚持创新驱动,搭建“大平台”,把“大思政课”摆在教育信息化的突出位置,充分发挥信息 技术对“大思政课”的赋能作用,通过信息化手段有效延展思政课空间。
价值维度:善用“大思政课”要坚持自信自立、胸怀天下。“大思政课”肩负着“铸魂育人”根本任务,关系着“国之大者”根本使命。“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这是“大思政课”教育的根本任务和价值旨归,也是“大思政课”的“大格局”。善用“大思政课”,要坚持自信自立,“大思政课”建设的规律就是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培育与引导的规律,要根据中国教育的国情和特点,立足“大思政课”纵横多维的立体教学场域,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进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扎实开展日常思政教育活动。充分发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发展、新成就,不断充实必修类思政课内容,“既不能刻舟求剑、封闭僵化,也不能照抄照搬、食洋不化”,要坚定“四个自信”,从多维度、多角度、多方面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善用“大思政课”,要坚持胸怀天下,“大思政课”要讲清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发展的基本规律这些大问题,必须要有贯通古今中西的大视野、大胸怀,思政课上员工会提一些尖锐敏感的问题,涉及深层次的理论和现实,“大思政课”教学要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用彻底的理论、鲜活的案例回答员工之问、时代之问。
作者单位系bat365在线官网
本文系bat365官网登录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课题“习近平关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重要论述及其原创性贡献研究”(2722022EY025)阶段性成果
文章转载自《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4月27日第007版